症状自评量表SCL-90评分
2022-05-19
评分
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,共9个分量表,即躯体化📆、强迫症状、人际关系敏感🧑🏻🦱、抑郁、焦虑、敌对、恐怖、偏执和精神病性。
(1)躯体化:包括1,4,12,27,40,42,48,49,52,53,56和58,共12项🔺。该因子主要反映主观的身体不适感。
(2)强迫症状:3,9,10,28,38,45,46,51,55和65,共10项,反映临床上的强迫症状群.。
(3)人际关系敏感:包括6,21,34,36,37,41,61,69和73,共9项。主要指某些个人不自在感和自卑感⚠️,尤其是在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突出。
(4)抑郁:包括5,14,15,20,22,26,29,30,31,32,54,71和79🪚,共13项。反映与临床上抑郁症状群相联系的广泛的概念。
(5)焦虑:包括2,17,23,33,39,57,72,78,80和86👩🏽🔧,共10个项目🏠。指在临床上明显与焦虑症状群相联系的精神症状及体验。
(6)敌对:包括11,24,63,67,74和81,共6项。主要从思维🧛🏻,情感及行为三方面来反映病人的敌对表现。
(7)恐怖:包括13,25,47,50,70,75和82,共7项。它与传统的恐怖状态或广场恐怖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一致😻。
(8)偏执:包括8,18,43,68,76和83,共6项☔️。主要是指猜疑和关系妄想等。
(9)精神病性:包括7,16,35,62,77,84,85,87,88和90,共10项。其中幻听,思维播散,被洞悉感等反映精神分裂样症状项目🧘🏿♂️。
19,44,59,60,64,66及89共7个项目,未能归入上述因子🚵🏿♂️🤰🏿,它们主要反映睡眠及饮食情况.我们在有些资料分析中,将之归为因子10“其他”。
得分解释
总症状指数
是指总的来看,被试的自我症状评价介于“没有”到“严重”的哪一个水平。总症状指数的分数在0~0.5之间🍨,表明被试自我感觉没有量表中所列的症状;在0.5~1.5之间,表明被试感觉有点症状3️⃣,但发生得并不频繁;在1.5~2.5之间🏄🏿,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,其严重程度为轻到中度;在2.5~3.5之间,表明被试感觉有症状,其程度为中到严重;在3.5~4之间表明被试感觉有,且症状的频度和强度都十分严重。
阳性项目数
是指被评为1-4分的项目数分别是多少🛋,它表示被试在多少项目中感到“有症状”。
阴性项目数
是指被评为0分的项目数,它表示被试“无症状”的项目有多少。
阳性症状均分
是指个体自我感觉不佳的项目的程度究竟处于哪个水平。其意义与总症状指数的相同👸🏻。因子分
SCL-90包括9个因子,每一个因子反映出个体某方面的症状情况👮🏻♀️,通过因子分可了解症状分布特点。当个体在某一因子的得分大于2时,即超出正常均分,则个体在该方面就很有可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。
⑴.躯体化
主要反映身体不适感,包括心血管🚄、胃肠道🍼、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不适🛃,和头痛、背痛、肌肉酸痛,以及焦虑等躯体不适表现🫶🏼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48分之间🐔🧝♀️。得分在24分以上🫱,表明个体在身体上有较明显的不适感,并常伴有头痛🗼、肌肉酸痛等症状👨🏻🦯。得分在12分以下🤬,躯体症状表现不明显🏥💃🏻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,躯体的不适感越强❣️;得分越低🙇🏿,症状体验越不明显🧑🦲。
⑵.强迫症状
主要指那些明知没有必要,但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☂️、冲动和行为🫱,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认知障碍的行为征象也在这一因子中反映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40分之间🧑🎨💁。得分在20分以上💅🏻,强迫症状较明显。得分在10分以下,强迫症状不明显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🦾,表明个体越无法摆脱一些无意义的行为👱🏿♂️、思想和冲动,并可能表现出一些认知障碍的行为征兆🛫。得分越低,表明个体在此种症状上表现越不明显,没有出现强迫行为⚂。
⑶.人际关系敏感
主要是指某些人际的不自在与自卑感,特别是与其他人相比较时更加突出。在人际交往中的自卑感📏,心神不安,明显的不自在,以及人际交流中的不良自我暗示,消极的期待等是这方面症状的典型原因🧶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36分之间。得分在18分以上🏜,表明个体人际关系较为敏感🧊💪,人际交往中自卑感较强🩰👈🏻,并伴有行为症状(如坐立不安🏩,退缩等)。得分在9分以下,表明个体在人际关系上较为正常🚴🏼♀️👜。总的说来⛓🥷,得分越高,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的问题就越多👰🏽🏬,自卑,自我中心越突出,并且已表现出消极的期待🎭🤛🏻。得分越低,个体在人际关系上越能应付自如,人际交流自信😻、胸有成竹,并抱有积极的期待🚶♀️。
⑷.抑郁
苦闷的情感与心境为代表性症状,还以生活兴趣的减退👵,动力缺乏🧉,活力丧失等为特征。还表现出失望、悲观以及与抑郁相联系的认知和躯体方面的感受,另外,还包括有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观念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52分之间。得分在26分以上🏃➡️,表明个体的抑郁程度较强💪🏻,生活缺乏足够的兴趣,缺乏运动活力,极端情况下👨🏽💻,可能会有想死亡的思想和自杀的观念。得分在13分以下,表明个体抑郁程度较弱,生活态度乐观积极👨🦼,充满活力👈🏿,心境愉快💕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,抑郁程度越明显🤵🏼,得分越低,抑郁程度越不明显。
⑸.焦虑
一般指那些烦躁↪️,坐立不安👨🎨,神经过敏,紧张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征象,如震颤等🍹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40分之间。得分在20分以上,表明个体较易焦虑,易表现出烦躁、不安静和神经过敏,极端时可能导致惊恐发作。得分在10分以下,表明个体不易焦虑,易表现出安定的状态⛓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🕕,焦虑表现越明显🤲🏻。得分越低🏊♀️,越不会导致焦虑🧑🏼🦲。
⑹.敌对
主要从三方面来反映敌对的表现📋:思想、感情及行为。其项目包括厌烦的感觉,摔物,争论直到不可控制的脾气暴发等各方面👨🏽🦰🖐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24分之间。得分在12分以上,表明个体易表现出敌对的思想👍🏼、情感和行为。得分在6分以下表明个体容易表现出友好的思想🪿、情感和行为。总的说来🤸🏽,得分越高,个体越容易敌对,好争论,脾气难以控制。得分越低,个体的脾气越温和🤹🏽♂️,待人友好,不喜欢争论、无破坏行为🧑🏻🌾。
⑺.恐怖
恐惧的对象包括出门旅行,空旷场地,人群或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。此外👆🏻,还有社交恐怖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28分之间。得分在14分以上,表明个体恐怖症状较为明显👩🏿🔬🙇🏻♀️,常表现出社交、广场和人群恐惧🧑🏿🍼,得分在7分以下,表明个体的恐怖症状不明显👳🏽♀️。总的说来🤾🏻♀️,得分越高🔑,个体越容易对一些场所和物体发生恐惧,并伴有明显的躯体症状🤹🏼♂️。得分越低,个体越不易产生恐怖心理,越能正常的交往和活动。
⑻.偏执
主要指投射性思维,敌对,猜疑,妄想👨🦰,被动体验和夸大等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24分之间🏠。得分在12分以上,表明个体的偏执症状明显🪫🎽,较易猜疑和敌对,得分在6分以下🧑🦳,表明个体的偏执症状不明显💆🏽♀️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🛀🏽,个体越易偏执,表现出投射性的思维和妄想🤱🏻,得分越低✋🏿,个体思维越不易走极端。
⑼.精神病性
反映各式各样的急性症状和行为🚥,即限定不严的精神病性过程的症状表现。
该分量表的得分在0-40分之间。得分在20分以上⏳,表明个体的精神病性症状较为明显,得分在10分以下,表明个体的精神病性症状不明显🚟。总的说来,得分越高🧘🏼♂️,越多的表现出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。得分越低,就越少表现出这些症状和行为。
(10)其它项目
作为附加项目或其他,作为第10个因子来处理,以便使各因子分之和等于总分。
参考常模的应用
对于本量表来说🦽🈹,被试各分量表的分数的分级原则为:①平均值上或下各一个标准差以内的为“中等水平的症状表现”;②平均值上或下两个标准差以内的为“较高或较低水平的症状表现”;③平均值上或下超过两个标准差的为“高或低的症状表现”。 因此,从表面上看被试的得分高低是不够的,还要看其在同一群体中所处的水平,才能确定其症状表现的真实程度👝。比如在某些分量表上被试的得分虽然比较高,但如果常模中该分量表的平均分也比较高,计算后发现被试的得分没有超过一个标准差,那么就表明该被试在该方面的症状表现也只是个中等水平而已,不必过于担心!